主管QQ:站内信联系

臨港科技城:找到關鍵拼圖 “東方芯港”漸清晰2025-08-13 05:57

  北方華創就是這樣一塊關鍵的拼圖。這家國內集成電路產業鏈的龍頭企業,客戶名單囊括了幾乎所有半導體制造廠,而集成電路產業,恰是上海臨港新片區投資規模最大、產業集聚度最高、產值增長最快的先導產業。

  但故事的開頭並非如想象中那般順利。北方華創曾認為“在臨港有一間辦公室就夠了”,沒想到短短2年后,這家龍頭企業在臨港完成了“一樓、一司、一團隊”的巨大轉變。

  從“夠用就行”到“傾力投入”,背后蘊含著產業鏈招商十年磨一劍的深層邏輯。

  “近百億元設備訂單,都來自同一個地方——上海臨港”。這個發現,讓北方華創在2022年決定,必須親自來看看這個地方。

  吳昭淳是臨港集團旗下上海臨港科技創新城經濟發展有限公司的招商經理,第一次跟北方華創會面,是在2022年6月份。“我們向北方華創傳遞了兩個關鍵信息:一是北方華創的客戶積塔、新昇、聞泰等半導體工廠都在臨港集團園區﹔二是臨港的人才政策、住房保障降低了員工生活成本,免除了后顧之憂。”

  更打動人的是姿態。當得知北方華創在滬布局的前提是要能夠順利注冊一家新公司,臨港的服務已經先行展開。哪怕企業還未落戶,臨港科技城公司就協助北方華創完成了公司核名注冊。為解決辦公空間問題,招商團隊還創造性地提出了“先租后售”方案:園區將科技綠洲15號樓按需定制,並整幢租賃,讓企業可以“拎包入住”。

  “來臨港考察之后,我們的計劃徹底改變了。”北方華創上海服務中心總經理文顯銘說,“我們認識到,臨港不僅是我們客戶的集聚地,更是能為我們業務發展賦能的絕佳平台。”

  經過2年的磨合推進,如今,北方華創從一個旁觀者變成參與者,公司購置了一棟辦公樓,注冊完成上海北方華創微電子裝備有限公司,組建了一支約500人的團隊,在臨港扎根。

  2015年6月,臨港科技城公司成立。公司副總經理喬鵬坦言:“那時候,我們連自己的園區都沒有造好。”

  沒有梧桐樹,如何引來金鳳凰?臨港選擇了一條十分艱難的路:先交朋友,再談生意。

  在沒有現成物業載體的情況下,招商團隊通過整合資源,為企業提供臨時辦公空間,結交了一群“創業合伙人”。

  他們打破“大海撈針”招商模式,聚焦上海先導產業按圖索驥,引進了雲從科技、深思考、科大訊飛等企業,接著,臨港科技城與上海交大、中科院等頂尖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打造智能制造、腦智工程等功能平台。

  經歷5年“無房招商”,臨港科技城公司積攢下最寶貴的財富。這些企業見証了臨港的誠意,認可臨港科技城園區服務,也建立起深厚友誼。因此,在2020年臨港科技城公司自有載體交付之時,這些長期合作的高黏性客戶,便順理成章成為第一批入駐新園區的企業。超前布局下,臨港新片區“東方芯港”產業拼圖逐漸清晰。若按傳統產業發展規律,5年從零打造完整產業鏈,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在集成電路領域,產業鏈上下游關系密切。因此,招引一家龍頭企業,往往能帶來更大“朋友圈”。文顯銘說:“我現在成了臨港的義務招商員,經常向園區推薦合作客戶。”

  隨著北方華創落地臨港,鏈主作用不斷彰顯——一方面,北方華創通過收購、直接投資、業務拓展等方式,助力臨港新片區“東方芯港”建設﹔另一方面,其合作伙伴也陸續進入臨港科技城公司招商流程中,臨港科技城已陸續引進20余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

  所謂的“水到渠成”,從來不是被動等待。“我們要做的不只是房東,更要努力當好一流園區創新生態的集成服務商和總運營商,進一步圍繞園區主導產業、核心功能,培育優質產業生態,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喬鵬說。

  如今,臨港新片區逐步形成集設計、高端制造、裝備材料、先進封裝、芯片貿易於一體的集成電路全產業鏈布局。其中臨港科技城公司依托創晶科技中心、創新魔坊和科技綠洲等自有載體,在集成電路領域重點發展芯片設計和EDA軟件兩大方向,引入北方華創、芯原科技、瀾起科技等企業,成為產業鏈條上的重要一環。

  臨港新片區還進一步明確,通過產業基金、協同採購等方式,支持落地企業在細分領域做大做強,同時利用政策優勢,吸引集成電路上下游企業在臨港開展協同攻關,打造千億級集成電路產業集群。

  臨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於勇表示:“臨港集團已經形成多功能、多形態、多區位的園區布局,能夠承接大工業、大項目、大總部跨區布局、協同發展。臨港集團將按照市、區確定的主導產業方向,集中招引一批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配套項目、生產性服務業和各類人才集聚發展,快速提升產業規模、做大產業集群。”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