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NEWS
重庆同兴工业园区位于两江新区北碚蔡家组团,是全市首批16个特色工业园区之一和“两江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带重要组成部分。园区规划面积12.57平方公里。2010年6月,重庆市两江新区挂牌成立后,园区随之纳入两江新区规划范围。按照两江新区“1心4带”战略空间布局和“6+3”核心产业体系规划,园区以光机电、仪器仪表、输配电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LED光电产业、新能源汽车、IT配套产业。
经过近10年建设,园区已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基本完成。截止目前,累计入驻工业企业261家(世界500强企业6家,国内500强企业8家),投产企业237家。园区先后被授予重庆市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示范园、重庆市LED产业基地、重庆市“十强园区”,重庆市农民工返乡创业园、重庆市市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功能材料产业基地等荣誉称号。
重庆同兴工业园区位于两江新区北碚蔡家组团,是全市首批16个特色工业园区之一和“两江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带重要组成部分。园区规划面积12.57平方公里。2010年6月,重庆市两江新区挂牌成立后,园区随之纳入两江新区规划范围。按照两江新区“1心4带”战略空间布局和“6+3”核心产业体系规划,园区以光机电、仪器仪表、输配电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LED光电产业、新能源汽车、IT配套产业。
经过近10年建设,园区已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基本完成。截止目前,累计入驻工业企业261家(世界500强企业6家,国内500强企业8家),投产企业237家。园区先后被授予重庆市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示范园、重庆市LED产业基地、重庆市“十强园区”,重庆市农民工返乡创业园、重庆市市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功能材料产业基地等荣誉称号。
白沙工业园位于白沙镇境内,园区内拥有长江天然深水良港,106省道、成渝铁路穿境而过。渝滇高速公路的竣工使园区到江津主城的距离缩短至15分钟车程,到重庆主城区及泸州市均缩短至30分钟。规划建设中的重庆三环高速公路和渝滇铁路,将在境内形成“一江两铁两高速”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全面建设一个新兴的工业园区,强大的区位交通优势必将为入驻商企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和广阔前景。白沙工业园是目前三环高速范围内最优的工业布局区域。
白沙工业园,具备“一江两铁三高速一空港”的现代化交通网络优势。“一江”即拥有28公里长江黄金岸线个国家级深水良港;“两铁”即成渝铁路和规划建设的渝滇高速铁路穿境而过;“三高速”即重庆二环高速公路、建设中的重庆三环高速公路、建设通车的渝滇高速公路,使得园区到江津主城仅20分钟车程,到重庆主城和四川泸州均40分钟车程;“一空港”即从园区到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仅70分钟车程。白沙工业园是个新兴的工业园区,强大的区位交通优势必将为入驻商企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和广阔前景,是目前三环高速范围内最优的工业布局区域。
总体规划面积35.86平方公里,分为“一心”(环移湖商业商务中心),“四园”(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安全健康食品产业园,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园(亦称静脉产业园)),是2006年2月经省人民政府、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的,是庐江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龙头,合肥市“1331”空间发展战略南部副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输物流:2个国家级深水港口、10个客货运码头,年货运量500万吨;火车站、标准汽车站各1个。
电力供应:辖区内水力发电站4座,110千伏变电站2座,高压线万千伏安,能充分保障工业生产的电力需求。
重庆璧山工业园区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首批设立、经国家发改委审核通过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2003年至2008年连续六年被评为重庆市“十强特色工业园区”,相继被国家有关部委命名为“中国西部鞋都”、“中国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制造基地”、“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示范园”。 按照“先建码头后靠船”、“筑巢引凤”理念和“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的原则,园区已完成20平方公里生态工业园区控规编制,其中规划6平方公里西永微电园拓展区;围绕“3+1”产业发展模式,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食品产业,巩固提升制鞋业,现已有300余家产业优势明显、辐射带动作用大、品牌效应强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2011年,工业园区完成工业产值424.76亿元,同比增长87.58%;完成工业投资71.35亿元,同比增长41.77%。被重庆市政府授予市级十强工业园区,重庆市笔记本电脑配套产业发展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12年一季度,今年1-3月,工业园区实现工业产值185.8亿元,同比增长75.9%,完成工业投资35.7亿元,同比增长86.4%。
十二五期间,重庆璧山工业园区将加快20平方公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快速推进6平方公里微电园拓展区建设,力争到2016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600亿元,将重庆璧山工业园区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经济效益突出、产业高度集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型工业园区。
璧山地处渝西,作为距重庆主城区最近的县,《重庆都市区空间发展规划》已将璧山列为全市六大卫星城之一,把璧山—西永整合体确立为全市对接国际高端功能核心发展轴的关键支点。3条高速公路、2条轨道交通、2条国省道、1条隧道穿境而过。成渝、渝遂和已开工建设的成渝辅助高速公路,成渝城际铁路客运专线和规划中的主城轨道交通,国道319线线,璧山至大学城隧道均穿越或延伸至璧山并设站点。成渝城际铁路客运专线建成通车后,从璧山站至重庆菜园坝火车站只需4分钟;连接北部新区和微电园的成渝辅道建成通车后,璧山至北部新区仅15分钟;2010年9月28日,连接璧山县和大学城的璧山隧道建成通车后,县城到西永微电园车程将不超过10分钟,至机场、火车站、水运码头都将缩短为30分钟内通达,与重庆大学城、西永微电园融为一体。
配套设施 水:璧山工业园区璧城组团由璧城千层岩水厂供水,按照总体规划,已建璧城千层岩水厂远期规模10.0万立方米/日,以水库水源作为主要水源,长江铜罐驿提水作为补充水源。青杠组团由青杠水厂供给,规模2.0万立方米/日,以金堂水库作为水源。在园区西南面设有给水加压泵站一座,按10.0万立方米/日设置。 电:园区内现在1座220千伏田家变电站、两座110千伏青杠中兴变电站和璧城东林变电站,另在园区内规划1座110千伏的狮子变电站、1座220千伏茅莱变电站。 天然气:园区内东部规划扩建现状璧山华龙配气站,供气能力达到30万立方米/日与来凤配气站一同作为中心城区的气源点。 道路:璧城组团规划10平方公里,西永微电园璧山拓展区规划6平方公里,今年启动3平方公里。园区内规划布置“一横三纵”的主干路系统,一横为工业大道;三纵分别是中部通道、东林寺大道和璧青路;规划布置“八横四纵”作为次干路、支路。道路分为三个等级:主干路,红线米,双向四至八车道;次干路,红线米,双向四车道;支路,红线米,双向两车道。 污水处理:现有污水处理厂1座,按照总体规划,在中心城区规划扩建观音堂污水处理厂1座,规划新建污水处理厂1座,总污水处理规模达到10万立方米/日。璧城组团大部分污水经收集后进入规划扩建观音堂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璧城组团其余部分污水和青杠组团污水经收集后进入规划新建青杠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永川凤凰湖工业园位于永川区城市新区,成立于2005年6月,是省级特色工业园,由凤凰湖组团和大安组团两部分组成,因辖有永川城区三湖之一的凤凰湖而得名。园区远期规划50平方公里,已启动30平方公里拓展区规划,目前已建成11.2平方公里。
园区成立以来,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机械装备、新型材料三大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已引入航凌电路板、联德适配器、翔发注塑、南翔模具、万特佳衡器、松填汇坦电容、白雪冰柜、华日电装品等企业,可进一步拉动电子元器件、 汽车电子、环保电子、笔记本电脑配套、家电等项目的发展;
机械装备产业已引入美国罗宾斯掘进机、科克发动机、中重石油机械、新泰石油井口设备、西源凸轮轴、赛特尔汽摩配件等项目,能拉动散热器、曲轴、排气支管、汽缸套等集群项目的发展;
新型材料产业已引入法国拉法基、渝琥玻璃、晋安钢构、香港招商铝业、新格再生铝、隆锦铝箔等企业,能拉动玻璃深加工、铝材深加工等新型材料项目发展。
凤凰湖工业园是首个全国农业机械化综合示范基地,是重庆市确定的都市工业园、电子信息(元器件)产业园、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科技孵化器, 现正在报批重庆市“石油机械?柴油机”产业园。
凤凰湖工业园是永川工业园区中唯一纳入主城总体规划的工业园区,园区即为主城新区,园区规划与城市规划互相融合。针对园区产业发展,编制了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和《机械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根据重庆市笔记本电脑“一区十园七基地”的产业布局,园区内新规划了3平方公里电子信息产业园,将为永川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搭建新的平台。
凤凰湖工业园地处永川新城区,与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铁路、渝隆公路、城市一环路、永泸公路环绕相连,紧靠永川火车站、栏杆滩火车站,距长江永川港区30公里,离重庆江北机场仅1小时车程。成渝城际客运专线年建成通车,届时,园区到重庆主城仅14分钟,到成都45分钟。永川长江大桥、重庆三环道路永川段即将启动,永川经璧山至重庆大学城快速通道和年吞吐量1800万吨的重庆港永川港区正在加快建设。经西南出海大通道至广西北海1300公里,经渝沪高速公路至上海1900公里,经长江水道至上海2300公里,到东莞的公路里程1906公里,铁路里程1949公里。园区内布局了物流园区1个,年货物吞吐总量可达800万吨,能够保证企业物流配送。
道路:园区内完成了“三纵五横”的道路骨干体系,供电、供水、供气、排水、排污、通讯、宽带、广电等管网建设通畅齐备。开通有城市公交线个。
天然气:渝西地区最大单线燃气管道“西永线”已接入园区,建有两座天然气配气站,日供气量60万立方和130万立方。正在筹建日供气能力达40万立方的配气站一座。工业用气价格为1.67元/立方。
电力:园区拥有茶店110KV变电站和汇龙110KV变电站,其主变压器规格为3×5KVA。电力供应充足,可保证企业正常用电和全年不停电。大工业用电电价为0.576元/度。
自来水:园区企业生产用水由城市自来水厂供给,日供水能力6万吨。日供水20万吨的第二自来水厂正在规划建设中。工业用水价格为1.99元/吨(不含污水处理费、长江提水工程费、水资源费)
污水处理:建有污水处理厂2座,日处理能力分别为6万吨和6000吨,可直接处理园区及城市其他区域的各类污水,日处理4万吨工业废水的污水处理厂即将启动建设。
标准厂房:园区内已建成电子标准厂房2万平方米;正在建设电子标准厂房一、二两个小区。预计2010年月底前将新建成电子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
人力资源:永川人力资源丰富,是重庆市委、市政府规划的职业教育城。永川模式(城校互动模式)是国务院确定的第四种职业教育模式。永川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密集,汇集了中央和省级科研机构6所,拥有科研人员2.5万人。全区职教院校达26所,在校学生12.6万人,职业院校开设电子信息、加工制造等20个大类90余个专业,每年为社会培养了3万多名技能型人才。
重庆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在永川设立有分中心,可对422个技术工程的高、中、初级职业资格证书进行鉴定。全区每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达10万人,能满足入驻企业的高、中、低端用工需求。
金融保障:永川历为渝西地区金融中心,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重庆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均在永川设立片区支行,负责渝西8个区县的信贷管理工作。
全区设有金融服务网点300多个,储蓄存款余额达208亿元。成立有政府中小企业担保贷款公司,与国家开发银行重庆市分行和多家商业银行合作。国家外汇管理局在永设立外汇管理分局,外汇管理业务可在永直接办理。设有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人寿保险、太平洋保险、平安保险等保险公司,可为企业提供生产经营保险;上海交易所、深圳交易所等证券公司在永川设有网点,各类金融机构完善。
重庆巴南经济园区成立于2007年3月,是重庆市政府批准的省级新型特色工业园区,位于重庆市主城南部、重庆市“1小时经济圈”核心层,是重庆市江南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总体规划面积55.72平方公里,分为花溪、天明、界石、鹿角和武新装备5个组团。其中,界石组团位于界石镇,规划控制范围为18.71平方公里,产业定位以数码电子产业和笔电配套为主。花溪组团位于花溪街道,分为A、B、C三个区,总面积4.03平方公里。产业定位为摩托车制造和纺织服装制造。天明组团位于鱼洞街道天明村,规划控制范围6.4平方公里,产业定位以汽车、摩托车制造为主。金竹组团位于鱼洞街道金竹村,规划控制范围1.7平方公里,产业定位为水泥、石膏制品制造和印刷。鹿角组团位于南泉街道,规划控制范围20.08平方公里,产业定位以金融服务外包和公共软件服务产业为主,并大力打造“总部经济”。武新组团位于界石镇和南彭街道,规划控制范围为4.8平方公里,产业定位以装备制造产业为主。
巴南经济园区区位交通优势突出。通过“渝新欧”铁路大通道可直达欧洲,通过上界高速、渝黔高速、渝湘高速可快速到达全国各地,利用九龙港、佛耳岩港进入长江黄金水道可通江达海,到江北机场仅30分钟车程。园区内部道路宽敞平整、纵横交错,形成完善的交通体系。
巴南经济园区产业基础雄厚,发展势头明显。截至目前,园区入驻投产企业已达106家,主要涉及汽车、摩托车及零配件制造,新型建材,数码电子等产业等。2011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05亿元;工业增加值131.7亿元;利税3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自2004年以来,园区已连续8年被评为全市“十强工业园区”。
巴南经济园区人力资源优势明显。目前,巴南区内拥有重庆理工大学(教职工近3万人)、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高级机械技工学校、重庆物流学校等众多院校,每年可向社会输送近3万人大中专毕业生。此外,巴南目前正在建设全国最大的职教新城,将有26所职业院校入驻,主要专业涵盖电子机械加工、电子工程,可为入驻企业提供订单式服务。同时,还引进了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可有效解决企业高素质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加快实施和重庆统筹城乡大发展的快速推进,作为巴南区工业发展的火车头和引擎,巴南经济园区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确定的把经济园区建设成为“江南新城核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主战场、对外开放展示区”的战略定位,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力争到2015年实现千亿级园区的宏伟目标,到“十二五”末,园区资产达到100亿元。
巴南区区位优势明显。距重庆市中心7公里,区政府距市政府驻地21公里。长江横贯区境,李家沱、鱼洞和马桑溪三座长江大桥沟通南北,重庆“二环八射”中有“二环二射”(内环、绕城,渝黔、渝湘)贯穿区境,其中,渝黔、渝湘两大出海通道与内环、绕城快速通道在境内交汇;正在建设的渝利铁路巴南段,规划中的渝黔铁路复线綦江段经一品、界石支线条轻轨线号线号线)进入境内。
重庆市万州工业园区是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市级特色园区,是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重点联系和扶持的光彩事业园区,是万州区委区政府为破解产业空虚而全力打造的招商引资发展大工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园区按“一区三园”布局,规划面积30平方,已实施开发建设面积10平方公里,包括天子园、盐气化工园、五桥园三个分园。重点发展盐气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机械电子、纺织服装、食品药业等五大产业。万州工业园区建园五年,实现了主要产出指标连年翻番,预计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5亿元,财政收入3.5亿元,安置就业10000人,是万州工业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和移民就业的主渠道。万州工业园区近3年的主要任务是围绕龙头企业打造“5个100亿工程”:一抓大全多晶硅项目,在已投产1500吨的基础上,加快推进4000吨、6000吨、10000吨三个层次的产能目标,近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二抓太阳能光伏产业拉棒切片、电池及组件、光伏发电、半导体等项目,三年力争达到100亿销售收入;三抓宜化盐气化工扩产升级和新项目建设,实现万州基地三年100亿产出目标;四抓红太阳、晓星等天然气化工新项目建设,尽快形成100亿元产出能力;五抓三峡光电产业园建设和长安面包车、雷士照明等龙头的下游项目配套,争取机械电子产业集群三年实现产出100亿元。同时,抓好轻工纺织、食品药品、新型建材等一批产业群,不断扩充增长空间。园区规划的发展目标是争取2011年工业增加值200亿元以上,销售收入600亿元以上,成为“500亿万州”的重要支撑。
重庆市西彭工业园区是国家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庆市市级直管工业园区,先后被国家部委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铝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轻合金特色产业基地、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示范园区,总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近期可开发面积30平方公里,以发展航空航天、交通运输、装备制造、建筑建材、电子电器、包装印刷等深加工为重点,产业门类齐全,区位优势明显,配套基础完备。园区2003年成立,形成了“大工业、大市场、大物流”的发展格局,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近300亿元,2015年计划实现千亿级园区,具备承接世界级工业企业的良好基础。
A分区:装备制造、汽摩零部件、铝精深加工、有色金属、黑色金属交易市场、物流产业项目建成区
水路:园区毗邻长江,水路交通便捷。依托黄磏码头、铜罐驿码头和九龙坡集装箱港的地理优势,可停靠5000吨级货轮并实现江海联运。紧邻园区的黄磏物流港区是重庆主城“三基地四港区”之一的重要物流基地,建成可实现130万TEU、300万吨件杂散货、50万辆商品车和10万辆载重汽车滚装。
铁路:成渝铁路从园区南边通过,设有黄磏、铜罐驿两个货运站。园区内建有多条铁路专用线;已动工的渝黔铁路新线及规划中的襄渝铁路将引入园区,并设置车站;北距全国18个铁路集装箱编组站之一的土主站仅28Km,铁路交通便捷。据《重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至2020年,重庆将实现1小时成都,2小时贵阳,3小时西安,4小时武汉,5小时兰州,6小时广州,7小时北京,8小时上海的西南铁路交通枢纽。
公路及轨道:重庆外环高速公路从园区西面通过,在园区内设有两座互通式立交桥,可快捷抵达外环高速;白彭一级公路、华福快速通道将园区与主城相连;规划中的轻轨5号线由北至南纵贯园区,并设有交通换乘站。
重点发展交通运输、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家电、建筑装饰、包装印刷等方面的优势产业,并建成完善的配套产业链,着力打造中国铝加工之都,西部大工业新基地。
园区拥有全国首条铝热连轧生产线,全国最先进的连铸连轧生产线和规模最大的中厚板生产线;可提供“长征”系列火箭、人造卫星、“神舟”号飞船所需的科技含量极高的铝材。除西南铝外,园区先后引进顺威铝业、捷和铝业、上海联合制罐、耀勇减震、香港鼎立、瑞士立达等知名企业60余家,合同引资总额约120亿元,现已经基本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电解铝—铝加工—铝深加工”产业链。2009年,国内首个轻合金特色产业基地落户园区,它将有效整合国内外轻合金加工产业资源,预计在3-5年内,园区将形成一个装备技术水平高、产能领先、产业链完整,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国际轻合金产业资源集聚地,从而带动重庆乃至全国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设备:园区已有的3万吨模锻水压机、“1+4”热连轧、“1+2”冷连轧、1.25万吨卧式挤压机、6000吨拉伸矫直机等机械设备,能为企业提供完整的加工服务。
◇ 原铝:天泰铝业公司可以提供铝液热直供,现有产能6万吨,2010年起将扩能至16万吨,最终将达到43万吨的产能;
◇市场:园区已建和在建的市场群,能就近供应项目生产所需的各种金属板材,并将形成西部地区物流市场集群;
◇配送:毗邻园区的重庆最大钢材剪切配送企业-重庆宝井钢材加工配送有限公司,可为项目提供各种板材剪切配送服务。
永川凤凰湖工业园位于永川区城市新区,成立于2005年6月,是省级特色工业园,由凤凰湖组团和大安组团两部分组成,因辖有永川城区三湖之一的凤凰湖而得名。园区远期规划50平方公里,已启动30平方公里拓展区规划,目前已建成11.2平方公里。
园区成立以来,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机械装备、新型材料三大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已引入航凌电路板、联德适配器、翔发注塑、南翔模具、万特佳衡器、松填汇坦电容、白雪冰柜、华日电装品等企业,可进一步拉动电子元器件、 汽车电子、环保电子、笔记本电脑配套、家电等项目的发展;
机械装备产业已引入美国罗宾斯掘进机、科克发动机、中重石油机械、新泰石油井口设备、西源凸轮轴、赛特尔汽摩配件等项目,能拉动散热器、曲轴、排气支管、汽缸套等集群项目的发展;
新型材料产业已引入法国拉法基、渝琥玻璃、晋安钢构、香港招商铝业、新格再生铝、隆锦铝箔等企业,能拉动玻璃深加工、铝材深加工等新型材料项目发展。
凤凰湖工业园是首个全国农业机械化综合示范基地,是重庆市确定的都市工业园、电子信息(元器件)产业园、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科技孵化器, 现正在报批重庆市“石油机械?柴油机”产业园。
凤凰湖工业园是永川工业园区中唯一纳入主城总体规划的工业园区,园区即为主城新区,园区规划与城市规划互相融合。针对园区产业发展,编制了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和《机械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根据重庆市笔记本电脑“一区十园七基地”的产业布局,园区内新规划了3平方公里电子信息产业园,将为永川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搭建新的平台。
凤凰湖工业园地处永川新城区,与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铁路、渝隆公路、城市一环路、永泸公路环绕相连,紧靠永川火车站、栏杆滩火车站,距长江永川港区30公里,离重庆江北机场仅1小时车程。成渝城际客运专线年建成通车,届时,园区到重庆主城仅14分钟,到成都45分钟。永川长江大桥、重庆三环道路永川段即将启动,永川经璧山至重庆大学城快速通道和年吞吐量1800万吨的重庆港永川港区正在加快建设。经西南出海大通道至广西北海1300公里,经渝沪高速公路至上海1900公里,经长江水道至上海2300公里,到东莞的公路里程1906公里,铁路里程1949公里。园区内布局了物流园区1个,年货物吞吐总量可达800万吨,能够保证企业物流配送。
道路:园区内完成了“三纵五横”的道路骨干体系,供电、供水、供气、排水、排污、通讯、宽带、广电等管网建设通畅齐备。开通有城市公交线个。
天然气:渝西地区最大单线燃气管道“西永线”已接入园区,建有两座天然气配气站,日供气量60万立方和130万立方。正在筹建日供气能力达40万立方的配气站一座。工业用气价格为1.67元/立方。
电力:园区拥有茶店110KV变电站和汇龙110KV变电站,其主变压器规格为3×5KVA。电力供应充足,可保证企业正常用电和全年不停电。大工业用电电价为0.576元/度。
自来水:园区企业生产用水由城市自来水厂供给,日供水能力6万吨。日供水20万吨的第二自来水厂正在规划建设中。工业用水价格为1.99元/吨(不含污水处理费、长江提水工程费、水资源费)
污水处理:建有污水处理厂2座,日处理能力分别为6万吨和6000吨,可直接处理园区及城市其他区域的各类污水,日处理4万吨工业废水的污水处理厂即将启动建设。
标准厂房:园区内已建成电子标准厂房2万平方米;正在建设电子标准厂房一、二两个小区。预计2010年月底前将新建成电子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
人力资源:永川人力资源丰富,是重庆市委、市政府规划的职业教育城。永川模式(城校互动模式)是国务院确定的第四种职业教育模式。永川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密集,汇集了中央和省级科研机构6所,拥有科研人员2.5万人。全区职教院校达26所,在校学生12.6万人,职业院校开设电子信息、加工制造等20个大类90余个专业,每年为社会培养了3万多名技能型人才。
重庆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在永川设立有分中心,可对422个技术工程的高、中、初级职业资格证书进行鉴定。全区每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达10万人,能满足入驻企业的高、中、低端用工需求。
金融保障:永川历为渝西地区金融中心,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重庆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均在永川设立片区支行,负责渝西8个区县的信贷管理工作。
全区设有金融服务网点300多个,储蓄存款余额达208亿元。成立有政府中小企业担保贷款公司,与国家开发银行重庆市分行和多家商业银行合作。国家外汇管理局在永设立外汇管理分局,外汇管理业务可在永直接办理。设有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人寿保险、太平洋保险、平安保险等保险公司,可为企业提供生产经营保险;上海交易所、深圳交易所等证券公司在永川设有网点,各类金融机构完善。
重庆同兴工业园区位于两江新区北碚蔡家组团,是全市首批16个特色工业园区之一和“两江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带重要组成部分。园区规划面积12.57平方公里。2010年6月,重庆市两江新区挂牌成立后,园区随之纳入两江新区规划范围。按照两江新区“1心4带”战略空间布局和“6+3”核心产业体系规划,园区以光机电、仪器仪表、输配电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LED光电产业、新能源汽车、IT配套产业。
经过近10年建设,园区已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基本完成。截止目前,累计入驻工业企业261家(世界500强企业6家,国内500强企业8家),投产企业237家。园区先后被授予重庆市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示范园、重庆市LED产业基地、重庆市“十强园区”,重庆市农民工返乡创业园、重庆市市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功能材料产业基地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