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欧娱乐资讯
NEWS
工业车辆是指对成件托盘类货物进行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重物搬运作业的各种轮式搬运车辆,广泛应用于批发零售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中心及智能物流等领域。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业车辆分会的分类标准,工业车辆主要分为机动工业车辆(即叉车)、牵引车、越野叉车、手动和半动力车辆和固定平台搬运车。其中,机动工业车辆又分为电动叉车和内燃叉车,电动叉车包括ClassI电动平衡重乘驾式叉车、ClassⅡ电动乘驾式仓储叉车和ClassⅢ电动步行式仓储叉车,内燃叉车即ClassⅣ/Ⅴ内燃平衡重式叉车。
根据世界工业车辆统计协会的数据,近年来全球工业车辆销量总体保持稳步上涨,全球机动工业车辆销售量从2020年158.26万台增长至2024年的232.89万台,复合年均增长率达8.01%。
近年来我国工业车辆销售量呈波动增长趋势,与全球趋势基本保持一致。我国机动工业车辆销售量从2013年32.88万台增长至2024年的128.55万台,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3.20%。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和工业技术的持续进步,我国品牌厂商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逐步扩大在国内外市场的份额,我国机动工业车辆将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陆续出台,企业对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日益重视,电动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动叉车的销售量增速显著,市场占有率日益提升。2013年我国电动叉车及内燃叉车销售量分别为8.89万台和23.98万台,到2024年分别增长到94.63万台和33.93万台,复合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3.98%和3.20%。2020年,电动叉车的销售量首次超过了内燃叉车,占到了机动工业车辆总销售量的51.27%,2024年,电动叉车市场份额进一步增加,达到了73.61%。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电动叉车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其在资源节约和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势也将更加凸显,电动叉车逐渐取代内燃叉车已成为近年来行业发展的显著趋势。
近年来,我国机动工业车辆行业优势企业在生产制造技术、整车质量性能和售后服务等方面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对工业车辆需求的显著提升,行业出口规模不断增长。我国机动工业车辆出口量从2013年的8.65万台增长至2024年的48.05万台,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6.86%,海外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机动工业车辆规模增长。
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及老龄化加速推动“机器换人”,促使制造业、仓储物流等下游行业以机械替代人工,机动工业车辆因经济性和高效性需求长期向好;同时,国内叉车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借产业链优势增强全球竞争力,出口占比从2015年的26.32%升至2024年的37.38%,安徽合力、杭叉集团等龙头推进全球化布局,2024年分别出口12.64万台、突破10万台,国际化成为新增长点。
全球环保要求提升及我国“双碳”战略推进,推动叉车行业加速电动化转型,电动叉车因环保、低噪、经济等优势,在食品、医药等对环境要求高的领域逐步替代内燃叉车,成为发展重点。“油改电”是未来趋势,既面向增量市场,也释放存量需求,其借助内燃叉车成熟技术、供应链及国内锂电池优势,降低转换门槛,加速电动叉车普及。未来,随着动力系统技术发展,电动叉车性能将显著提升,可满足大吨位、越野等特殊需求,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高,前景广阔。
我国电动叉车以铅酸或锂电池为动力,传统铅酸电池存在充放电次数少、寿命短、维护要求高、污染较大、充电慢等问题;而锂电池更轻小、能量密度高、充电快、寿命长、维护成本低且环保,使锂电叉车更紧凑、稳定性更高,兼具成本与环保优势。2017年我国锂电叉车销量仅0.87万台,占电动叉车4.26%,2024年增至44.88万台,占比达47.43%,其中电动平衡重乘驾式叉车中锂电占比高达71.71%。随着锂电及配套技术进步,其资源节约与成本控制优势将进一步凸显,推动叉车制造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2025-2031年工业车辆行业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涵盖行业全球及中国发展概况、供需数据、市场规模,产业政策/规划、相关技术/专利、竞争格局、上游原料情况、下游主要应用市场需求规模及前景、区域结构、市场集中度、重点企业/玩家,企业占有率、行业特征、驱动因素、市场前景预测,投资策略、主要壁垒构成、相关风险等内容。同时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还提供市场专项调研项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市场占有率报告、十五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PHPOLICY:GYF)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