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欧娱乐资讯
NEWS
8月29日,甘肃清水县与中国麻纺织行业协会共同主办以“赋能汉麻全产业链,激活县域发展新动能”为主题的汉麻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大会现场,签约年产100万件麻制品服饰生产线建设项目和汉麻种植基地、脱胶及麻条生产线建设项目,签订了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清水工作站、汉麻种植全过程设备改进和秦非子汉麻制品订单销售协议,总投资超4.38亿元,覆盖种植、加工、研发、销售全环节,将增强清水汉麻产业链的完整性与市场竞争力。
清水县年平均气温8.8摄氏度,年降水量583毫米,肥沃的土壤与较大的昼夜温差,共同孕育出“色白有光泽、耐湿且抗腐、韧长弹性好”的优质汉麻,当地汉麻种植史已延续5000余年。目前,清水县汉麻种植面积已达5万亩,2025年预计总产量突破2.5万吨,产值超7500万元。8个千亩以上标准化产业片带相继建成,让清水成为汉麻全产业链发展的“原料仓”。
走进清水县,汉麻产业的全链条发展脉络清晰可见。在秦亭镇2.5万亩核心种植区,连片的汉麻田一望无际;柳林村传统沤麻点保留着古法工艺的智慧,刘峡村麻纤维提取车间里则是现代化加工的繁忙景象。“我们秦亭镇是清水汉麻产业的核心区,今年种了2.5万亩汉麻,占全县种植面积的一半。”清水县秦亭镇党委书记郭志斌指着连片的汉麻田介绍,这片基地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农户只管种,采收后企业统一收购。
在甘肃盛裕达汉麻产业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日加工原材料30吨,年加工能力达8000吨,产值超5000万元,实现了“田间原料”到“工业产品”的快速转化。清水汉麻产业链的延伸不止于此,在红堡工业园区内,“种植—加工—研发”一体化格局已现雏形;4条现代化麻纤维生产线高效运转,汉麻脱胶梳理项目加速推进,真正实现“当地种植、当地加工、当地转化”。此外,崔刘村探索的“小麦+汉麻”“油菜+汉麻”的复种模式,既提升了土地利用率,又让农户收入稳步增长,目前已有2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月均增收3000元。
“我们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通过招引项目、建设基地、技术革新等方式,积极对接麻油制作、麻皮纤维提取、麻秆生物燃料、脱胶纺纱、制衣制鞋等麻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清水县副县长李军说,当地还专门研发并推广汉麻收割机械,提高种植管理机械化水平。同时,加快构建集品种培优育强、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企业订单收购、统一加工销售、产品多元开发为一体的汉麻全产业链、全供应链、全价值链。
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有力支撑与多方的协同合作。在清水,种植端的“先种后补”政策精准发力,对脱贫户、一般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分别给予每亩150元、120元、100元补助,充分调动种植积极性;企业端的服务同样有保障,红堡工业园提供“拎包入住”式服务,已吸引盛裕达汉麻、甘肃峰野等优质企业落户,为产业链注入强劲动力。
清水县委书记李菊霞表示,将持续把汉麻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培育,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生态,推动汉麻产业高质量发展。据了解,清水县将深入实施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三品”行动,在扩大种植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的同时,加快精深加工项目建设,推动“产供销”集群化发展,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