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欧娱乐资讯
NEWS
大连冰山集团旧厂房曾是城市工业文明的见证者,却因产业升级陷入闲置。2022年,博涛文化以 “机械巨兽IP + 文商旅融合”为核心,将这片18万平方米的工业废墟转化为中国首个机甲巨兽主题文商旅综合体。2024 年接待游客达 140 万人次,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的 “现象级地标”。项目保留46栋历史建筑的钢结构骨架,采用LOFT空间设计与蒸汽朋克、赛博朋克风格碰撞,打造出“工业锈带”与“科技潮玩”共生的奇幻空间。
作为全国首个电控轨道式行进机械巨兽 IP,“熊北北”成为城市更新的超级流量入口:
高 7.14 米、重 25 吨的机械巨熊采用 2000 余个工业零件拼接,可完成眨眼、卷舌、行进等 22 种仿生动作,眼睛搭载的 LED 屏幕实时播放定制动画,单条抖音视频播放量突破 3000 万次。2024 年新增的“北斗福熊”以国潮机甲造型亮相,游客投掷福球触发的声光电互动装置,成为小红书 “解压打卡” 热门线 万篇。
“北” 字既呼应大连 “北方明珠” 的地域属性,又暗合大熊星座的科技浪漫,其形象贯穿街区导视、文创产品与沉浸式演出。2023 年推出的 “这‘礼’是大连” 系列文创(冰箱贴、机械熊盲盒)年销售额突破 200 万元,其中工业风冰箱贴被选为达沃斯论坛官方伴手礼。
熊洞街打破 “厂房改造 = 文创园区” 的传统认知,构建 “工业体验 + 潮流消费 + 文化展演” 的复合业态矩阵:
室内机械主题乐园包含 12 项互动设施,其中 “机械臂工厂” 游客可操控巨型机械臂完成零件拼装,日均体验量超 800 人次;
全球首个工业主题沉浸式剧场《北北大秀》,通过机械巨熊表演与威亚技术,重现大连工业辉煌历史,单月观演超 3 万人次。
40 余家商户组成 “工业风商业集群”,涵盖国潮服饰(如 “锈铁计划” 独立品牌)、机械主题餐饮(齿轮汉堡、轴承咖啡),夜间市集结合灯光秀与街头表演,2024 年春节期间夜间消费占比达 50%;
开发 “熊洞街会员系统”,10 万注册用户享受 IP 衍生品折扣、活动优先预约,复购率达 65%,客单消费 226 元(行业平均 180 元),形成 “流量 - 留量 - 增量” 的商业闭环。
设立东北首个工业研学基地,推出 “机械传动原理”“六度空间” 等 12 门课程,2024 年接待研学团队 100 批次、超 1 万人次。老工人担任 “工业记忆导师”,通过机床操作体验、老照片展等形式,让青少年实地触摸工业历史。
改造团队遵循 “最小干预 + 最大激活” 原则,让老厂房的历史质感与现代功能无缝衔接:
保留 46 栋厂房的钢结构桁架、红砖墙体,2000 米铁轨遗址改造为景观步道,锈蚀的轴承、齿轮嵌入墙面成为装置艺术;3000 平方米主厂房改造为 “机械互动体验馆”,原始机床与 3D 打印设备并列展示,形成 “过去 - 现在 - 未来” 的工业文明对话。
尖叫大街:聚焦机械互动与科技游乐,客群以 Z 世代为主(占比 70%);
时光里弄:修复老厂房附属建筑为文创商店、共享办公,吸引 20 余个本土创业团队入驻;
熊世界夜场:利用露天广场打造灯光秀、Livehouse,2025 年 “五一” 期间夜间客流突破 7000 人次,获评 “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在地文化解码:通过 “工业基因 + 城市记忆” 双维度挖掘,提炼可具象化符号(如大连冷冻机厂齿轮、管道元素),打造专属城市 IP。
互动装置开发:参考熊洞街机械巨熊的电控轨道技术,设计可移动、可交互的巨型艺术装置,通过声光电效果实现与游客的实时互动,强化主题与社交传播属性。
IP 生态构建:设计 “主 IP + 衍生 IP” 矩阵(如熊北北与北斗福熊),通过文创开发、主题活动、数字藏品实现“线下体验 - 线上传播 - 衍生品消费” 的价值闭环,使IP 价值最大化。
核心保护:保留老厂房钢结构、红砖墙面等工业遗存,采用 “修旧如旧” 工艺还原历史质感。
创新改造:植入玻璃穹顶、悬浮步道等现代元素,形成 “历史骨架 + 未来表皮” 的空间叙事。
高挑空厂房:改造为沉浸式剧场、艺术展厅(如熊洞街《北北大秀》演出现场);
单层仓库:分割为创客工坊、网红直播间,配套共享会议室、咖啡吧,降低创业成本。
光影:利用 AR 投影技术,在墙面呈现工业历史影像,实现 “静态空间 + 动态叙事” 融合。
利用厂区空地打造 “工业遗址公园”,将废弃管道改造为绿植花架、机床基座转化为休息座椅,设计 “工业时光轴” 动线串联历史场景与现代体验。
创新项:元宇宙体验馆(VR 矿山探险)、工业风剧本杀、新能源汽车快闪店。
夜间:灯光秀、酒吧街、沉浸式戏剧,打造 “白 + 黑” 全时段消费场景。
季节限定:春季工业文创市集、夏季露天电影节、秋季丰收嘉年华,确保全年无淡季。
屋顶铺设光伏板,年发电量满足 30% 园区用电需求;雨水回收系统收集率达 85%,用于景观灌溉与厕所冲水;
采用模块化可拆卸建筑,未来改造时材料重复利用率超 70%,降低建筑垃圾排放。
优先雇佣本地居民参与运营,熊洞街 30% 商户为大连本土品牌,带动周边 300 人就业,村民年均增收 5 万元(大连市人民政府,2025 年);
设立工业遗产保护基金,部分营收用于老设备修复与历史档案数字化,实现 “发展成果反哺文化保护”。
熊洞街的实践揭示,工业遗产改造已从 “物理空间更新” 进阶为 “城市精神重构”:
元宇宙融合:虚拟厂房漫游、数字藏品发行、线上线下联动活动(如 “元宇宙工业展”)将成为新趋势,熊洞街已试点 “机械熊数字盲盒”,上线即售罄;
产业深融:老厂房将与科技创新(工业主题孵化器)、艺术教育(美院实训基地)、商业零售(品牌首店集群)深度耦合,形成 “产城人文” 共同体;
情感连接:通过老工人叙事、工业研学、社群运营,让厂房改造不仅是空间再造,更是城市记忆的传承载体与市民的情感归属地。
熊洞街的成功印证了工业遗产改造的底层逻辑:不是简单的空间翻新,而是文化基因的激活与消费场景的重构。亚富格可通过 “IP 破圈、空间叙事、业态共生、科技赋能、绿色运营” 五大策略,为城市存量资产注入新的生命力。从大连冰山慧谷到全国更多工业遗址,我们正在见证一场 “锈带” 变 “秀带” 的城市更新革命 —— 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重生,更是工业文明在新时代的精神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