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欧娱乐资讯
NEWS
在《工伤保险条例》颁布实施20周年之际,为深入贯彻《条例》精神,强化用人单位和广大劳动者工伤预防意识,江苏省丹阳市人社局以机械制造业作为“小切口”,举办为期半个月的系列工伤预防能力提升培训,助推全市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大提升”。
制造,是丹阳最鲜明的底色。而在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如同企业的生命线,至关重要。为了加强这条生命线月以来,丹阳市人社局精心策划了一场针对机械制造业重点企业的“安全盛宴”——工伤预防能力提升系列培训。
“培训谁?”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此,丹阳市人社局提炼了一系列关键词:事故高发、事故频发、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分管负责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及班组长(车间主任),由此精准定位到参训企业、参训岗位。
接下来便是解决“培训什么”的问题。在因岗施策的大原则下,针对不同岗位人员的职责特点和实际需求,量身定制了差异化、精准化的培训课程。对于安全分管负责人,培训聚焦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领导力提升及国内外先进管理理论和方法等,旨在强化其安全管理的核心作用,推动企业安全文化的深层次建设;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课程也紧扣其工作职责,聚焦安全生产、应急、职业健康管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等;班组长(车间主任)的培训课程则更侧重于典型工伤事故案例解析及应急处置与防护技能等,通过生动的案例教学和实操演练,提升其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和水平。此外,专家还着重讲解了工伤保险相关政策知识,强调了全员参保对于职工权益保障和企业抵御风险的重要性。
这种精准化的培训模式,确保了每一位参训人员都能获得与其职责相匹配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安全不仅仅是口号,更是需要付诸实践的行动。”这是许多参训人员在培训后的共同感受。本次培训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实操技能的演练。
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到领导力提升,从典型工伤事故案例解析到应急处置与防护技能,每一堂课都充满了实用性和互动性。通过模拟演练、小组讨论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参训人员在亲身体验中深化了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培训方式上,丹阳市人社局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这种创新的方式不仅打破了传统培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更满足了企业生产与学习的双重需求。
线上培训提供了丰富的在线课程和学习资源,方便参训人员随时随地学习;而线下培训则通过专题讲座、互动研讨、实操演练等多种形式,为参训人员提供了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这种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受到了参训人员的一致好评。
据统计,此次培训覆盖辖区内7个镇及开发区、高新区的机械制造重点企业,共有600余名安全管理“三类人员”参加了培训。经过严格的考核和评估,参训人员的考试成绩普遍优秀,工伤预防能力和安全意识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不仅为企业培养了一批具备专业素养和安全意识的管理人才,更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在这次培训后,参训人员纷纷化身工伤预防的“广播员”。他们不仅用所学知识“武装”自己,更将其内化于心,在企业内部制定转训计划,带动全员的安全意识提升。
“这次培训是我们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次重要里程碑。”来自界牌镇一家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兴奋地说,“通过培训,我自己的安全管理水平得到了质的提升,同时,也为接下来在企业内部建立长效化预防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据了解,《工伤保险条例》实施20年来,丹阳市各级人社部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探索,守正创新,在完善工伤保险制度、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提升经办服务水平、保障基金平稳运行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丹阳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伤保险和工伤预防宣传培训力度,不断完善工作内容和方式,并将宣传培训范围扩大到更多的企业和岗位,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工伤预防工作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