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QQ:站内信联系

四川泸州长起厂旧厂房改造成三线记忆馆追寻时代记忆2025-06-13 08:00

  什么是三线个省份地区为响应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的需求而进行的大规模发展。这一时期以战备为指导思想,旨在增强国家的整体实力。泸州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丰富的资源,成为四川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吸引了诸多重要项目的落户,催生了大量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泸州的茜草坝位于长江和沱江交汇处,这片开阔的土地与城市一江之隔,三面环山,形成了一个自然屏障。正是在三线建设的背景下,北方工业逐渐向南方内迁,而茜草坝这一地段被选定为机械工业基地,随后长起、长挖、长液三长厂在茜草坝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曾几何时,能够在茜草坝的“三长厂”成为一名国企员工,不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整个家庭的荣耀。

  1966年3月,一列满载着来自北京起重机厂职工的火车,经过三天两夜颠簸的旅程,终于停靠在四川隆昌火车站。此后,经过一系列的转车,工人们终于来到了茜草坝,原本这里是一片荒凉的坝子,坑洼不平,空旷无垠。在那个时代,国家采取“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首批工人和家属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十分艰苦,面临着缺乏基础设施和生活必需品的挑战。

  尽管如此,长起厂的职工们依靠着“铁人精神”和“大庆精神”,展现出超凡的毅力和全面的付出,使得长起厂的生产和生活迅速步入正常化。随着时间推移,生产车间、厂房陆续建成,厂区的“干打垒”楼房也拔地而起,原本泥泞的道路逐渐被水泥覆盖,变得平整而坚固。

  那个时期的长起厂宛如一个小社会,里面有办公楼、幼儿园、学校、医院、俱乐部、礼堂、球场、职工宿舍、市场等各种配套设施,且各具特色。长起厂的食堂更是远近闻名,日常提供主副食品种类超过60种,丰富多样。每当军号一响,吃饭时间到了,职工和家属们都会快速涌向食堂,食堂的长队总是让人心潮澎湃。

  到了1970年,长起厂在“大干100天”活动的号召下,成功设计和制造出16吨液压汽车起重机,其技术水平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液压汽车起重机的生产奠定了历史基础。同时,开创了工程起重行业自制专用底盘的先河。随后的80年代,长起厂与利勃海尔展开合作,引入其先进技术;而在2006年,更是与美国特雷克斯公司(TEREX)合资,现如今已成为中国国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企业。

  尽管三线工业区如今已成为遗址,茜草坝的昔日建筑逐渐被拆除,辉煌也渐渐褪去,但许多动人的故事依旧值得我们去回忆与分享。长起厂的生产区经过改造,成为了“1965·三线记忆博物馆”,馆内的陈旧厂房、斑驳墙壁以及那一条条充满时代特色的标语,飘散着浓厚的历史气息。

  博物馆中的文字和实物展品丰富多样,鲜活的文物、动人的照片和逼真的微缩场景,仿佛让人重新回到了那段激情澎湃的岁月,深切感受三线建设的壮丽气势和伟大成就,体悟当年三线建设者们所秉持的“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