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QQ:站内信联系

158宿州舰刚入列不久就前往西太平洋参与演训体现工业化造船带来的质变2025-06-11 03:02

  打造的052D型驱逐舰,在装备仅二个月的背景下,竟然与054A型护卫舰混编,5月29日,穿越了冲绳县宫古岛东北的宫古海峡,朝太平洋方向驶去。

  东部战区海军158海上编队,突破了第一岛链,进入广袤的西太平洋海域。与5月25日突破第一岛链,以16“辽宁”舰为核心的航母编队遥相呼应,大有突破第二岛链的态势。

  据开源的情报分析,158“宿州”舰大概率是中国最新批次052D型驱逐舰的4号舰。前1-3号舰已经入列为135“达州”舰(东部战区某驱逐舰支队)、166“渭南”舰(南部战区某驱逐舰支队)和125“沧州”舰(北部战区某驱逐舰支队)。

  在158“宿州”舰入列不久,就以编队领衔舰的身份,与534“宝鸡”舰混编,穿越宫古海峡进入西太平洋,展开实战化的巡航和训练,极有可能与“辽宁”号航母打击群会合,成为中国海军在第二岛链内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航母编队。

  据公开的信息表明,158“宿州”舰,于2023年11月底,在江南造船厂长兴岛基地下水,2025年3月底,服役于东部战区某驱逐舰支队。

  在不足500天的时间内,就完成舾装、系泊试验、海上测试、官兵接舰、正式入列等,特别是仅服役2个月的时间,就成为编队领衔舰,与其他舰艇前去西太平洋溜弯了,这艘新锐驱逐舰的初始战斗力的形成可谓极其惊人。

  158“宿州”舰这种高效率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造船工业模块化建造技术的成熟——从雷达、垂发系统、主炮、副炮、导弹、动力装置等核心部件舰载武器系统,均已实现标准化批量生产,接舰部队的模拟训练与建造进程有条不紊地同步推进,形成了“舰等人”的良性循环。

  最新的即第四批次的052D型驱逐舰,新型“板砖”式的旋转有源相控阵快反雷达,取代了原来“圆球”状的机械扫描的脉冲多普勒雷快反雷达,对掠海飞行的具备隐身性能的反舰导弹的探测距离大幅提升,有利于新批次052D型驱逐舰提升防空反导能力。

  此外,直升机库上方的光电探测系统集成度更高,改进的64单元HT-1型850毫米垂发系统,能兼容发射长剑-10巡航导弹、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等,让最新批次的052D型驱逐舰的对海打击、防空反导、对陆攻击、搜潜攻潜等作业样样不误。

  防务观察人士经评估认为,相比中国海军最强的“刃海”级巡洋舰(055型万吨大驱),052D驱逐舰以7000吨级的舰体,以及更为经济的造价实现了万吨巡洋舰70%-80%的作战效能。

  这种“性价比优势”,正是中国海军能在首舰172“昆明”舰于2014年3月21日入列以后,在11年内就能正式列29艘的纪录。待第四批次13艘全都打造完毕,到2027年时中国海军就将拥有38艘052D型系列驱逐舰的庞大规模。

  外界也注意到了中国海军052D型驱逐舰规模的持续扩大,日本媒体朝日新闻曾经报道称,中国海军近年每个季度都有新舰服役,052D型驱逐舰的建造速度已超过冷战时期美国“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的峰值产量。

  158“宿州”舰,在入列仅2个月,就与054A型护卫舰534“宝鸡”舰结伴而行,背后体现的恰恰就是中国造船工业化规模效应所带来的质变。使得中国海军在亚太海域的常态化存在,从此前的“象征性巡航”升级为当下的“体系化部署”。

  当158“宿州”舰编队的航迹,穿越宫古海峡划过西太平洋时,所承载的不仅仅是钢铁与武器的组合,更是一个海洋大国对安全保障体系的重新定义,利用现有海上机动平台来增强整体海事能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战略环境中应对不断变化的威胁。